在中国,钢结构制造业是一个新兴产业。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钢结构在建设领域得到广泛应用。90年代后,大量的超高层建设、工业厂房、市政高架、体育场馆,以及众多的公共设施建设,都采用了钢结构。进入21世纪以业,全国钢结构产量,据不完全统计,从90年代年钢结构加工100多万吨,到2005钢结构加工达到1000万吨左右,翻了10倍;钢结构构房屋,从90年代上平均300多平方米,发展到目前的平均2400多万平方米,增长了8倍钢结构制作安装企业从400余家,发展到目前具有市场准入条件的上千家,其它与钢结构行业配套的相关企业及末登记在册的小企业估计有上万家;其中年产量在2万吨以上的有约50家,部分企业的年产量甚至达到10万吨以上,并在国内外承担了一大批结构复杂、规模宏大、难度很高的钢结构工程的制作和安装,表明我国钢结构行业已具备较强的生产实力和较高的技术水平。
在钢结构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该行业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近年来原材料频频涨价,严重冲击影响行业的整体效益,导致企业利润滑坡,严重影响了不末来的健康发展。上世纪90年代初期,钢结构件每吨价格平均在5000-6000元左右,当时钢材的价格在2000-3000元之间。近两年,钢材价格猛增到4000元以上,甚至升至4500-7000元之间,但每吨钢结构的价格仅能维持在6000-7000元之间,加上副材的提升,使得不少企业出现亏损,极大影响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后续发展。
2、据统计,我国钢结构加工企业的年产能力已达到1200万吨以上,但钢结构产能远大于实际产量,很多新企业的任务不足,生产能力不能发挥,造成较大的供需差距,导致了市场恶性竞争,相压价价等混乱局面,这也是当前钢结构行业面临的困境之一。
3、钢结构住宅推广力度不够,发展不快,技术标准滞后,设计和施工离标准化、工业化、装配化工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推广钢结构住宅是住宅建设产业化的途径之一。预计到2018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将达到50~60%,城镇人将增至6亿以上。目前我国已建成功之的钢结构住宅不足1000万平方米,若我国每年6亿多平方米的城镇住宅建设,其中6%采用钢结构,则每年将消耗、钢材数百万吨,将要有几千万平方米的钢结构住宅市场。有关方面建议,由行业牵头,成立钢结构住宅推广中心,联合建设、设计、施工和配套材料生产供应等单位,开展项目试点,推广优秀成果,充分发挥钢结构住宅的优势,逐步提高钢结构住宅在建设中的比重。
优化完善产业链是加快钢结构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要进一步提高钢结构公司的设计水平,鼓励企业加大研究开发投入。要加强钢结构详图深化设计的管理,通过钢结构详图资质的设置、审核、评选和发放,扶持技术质量高、社会信誉度高的企业,淘汰一些劣质企业和“皮包公司”,全面提升钢结构详图市场的技术质量,维护市场秩序,杜绝恶性竞争。在钢结构配件、材料、加工设备领域,要鼓励企业根据钢结构行业发展状况,瞄准国内外先进水平,大力开发和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通过引进、借鉴、研发,加快国产化步伐,降本增效,壮大企业实力,推动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