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公司新闻 » 正文

李克强认为目前是推动中国装备“走出去”时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1-23  浏览次数:172
核心提示: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看来,目前是推动中国装备走出去的极好时点。他的依据是,现在不仅发展中国家,包括中东欧的一些中等收入国
       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看来,目前是推动中国装备“走出去”的“时点”。他的依据是,现在不仅发展中国家,包括中东欧的一些中等收入国家,基础设施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甚至有些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也面临老化等问题。“中国在这方面的性价比有很强的竞争力,因而要不失时机加快推动中国装备‘走出去。”李克强说。昨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有一个议题足足讨论研究了两个小时。这个议题就是加快中国装备“走出去”。“改革开放初期,一些国家把大批生产线转移到我国沿海地区,成就了风靡全球的‘中国制造’,现在我们也走到‘产业输出’的时候了。”李克强主持常务会议时如是称。常务会议部署了加快铁路、核电、建材生产线等中国装备“走出去”,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提升合作层次,提出把我国优势产能和装备打造成国家新“名片”。接受《财经日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人士认为,对不同行业“走出去”进行层次性部署是昨日会议的亮点。
       “现在是‘走出去’迫切的时候:一方面是我们某些行业的过剩产能需要消化;一方面是中国已经到了对外投资的时代。”一位官方智囊人士昨日对本报记者表示。国务院发展研究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培林认为,确定分类推进有关行业“走出去”的思路,比较切合实际,效果可期。实际上,重大装备“走出去”近来在多个场合多次被提及。装备制造业正逐渐成为我国出口的重要增长点。2014年,铁路机车、通信设备出口增速超过10%。在重大装备“走出去”这一议题中,高铁与核电又是“当仁不让”的主角。昨日的常务会议上,首先提到的又是“大力开拓铁路、核电等重大装备国际市场”。会议提出,铁路、核电“走出去”,要整合行业资源,创新对外合作模式,探索采取合资、公私合营等投资运营方式,为有需求的国家提供工程设计咨询、施工建设、装备供应、运营维护等服务,并通过国际合作开拓第三方市场。
       “以钢铁、有色、建材、轻纺等行业为,针对国际市场需要,支持企业利用国内装备在境外建设上下游配套的生产线,实现产品、技术和合规标准‘走出去’。”
这是中国装备“走出去”的另一大。提到钢铁行业,产能过剩是这几年绕不开的话题。据冶金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介绍,目前,仅工信部通过的305家规范企业的产能就超过了11亿吨,另外还有200多家企业没有统计。除了少部分产能直接关停淘汰,大量的过剩产能还得继续寻找出路。“国内产能已经严重过剩,消费在7.5亿吨左右已基本到了峰值,国内根本消化不了。”1月28日,行业研究人士向本报记者说。钢铁大省河北此前就已经作出尝试,即借用国际上的发展空间,将过剩产能化为产能。
      对于“走出去”的企业,如何做好政策保障,尤其是资金方面的保障受关注。常务会议明确,用好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等现有政策,立足长远支持一批重大项目。此外,将按照市场原则,拓宽外汇储备运用渠道,支持企业在境内外发行股票或债券募集资金,发挥政策性金融工具作用,为重大装备和优势产能“走出去”提供合理的融资便利。为解决企业“走出去”的资金难题,政府层面已作出多角度部署。去年12月,国务院曾提出加大金融对企业“走出去”的支持,其中提到简化境外上市、并购、设立银行分支机构等核准手续;其次强调要推进外汇储备多元化运用,发挥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作用,吸收社会资本参与等,为企业“走出去”提供长期外汇资金支持;还提出要完善人民币跨境支付和清算体系,稳步放开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市场,服务企业“走出去”。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