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公司新闻 » 正文

中国钢企只有理性回归,才能耐得住寂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2-07  浏览次数:197
核心提示:最近几年,日益窘迫的生存环境、持续发酵的高利贷暴利盘剥,以及资源类企业巨头的超额利润,使得中国诸多钢铁企业逐渐动摇了坚
      近几年,日益窘迫的生存环境、持续发酵的高利贷暴利盘剥,以及资源类企业巨头的超额利润,使得中国诸多钢铁企业逐渐动摇了坚守本业的执著,目光转向多元投资以及投资逐利。伴随着社会融资的疯狂,混业投资和投机活动盛行,让本来就比较浮躁的中国钢铁生态圈,显得比以往更加躁动不安。随着行业步入“红海”,企业利润微薄、盈利状况堪忧,很多钢铁企业为避开激烈竞争,都在积极寻求利润蓝海。但到底哪儿才是蓝海?是提前布局海外,觅得大量权益矿?抑或是大搞非钢产业,去养猪、去种菜?笔者看,这些统统不是。在目前中国企业“灵活”度较高、投机心理较强、逐利性经营较易以及产业价值扭曲的外部压力与诱惑下,那么多企业做出的多元化投资和混业经营行为,有多少是严重偏离了公司发展战略?有多少是基于深谋远虑的理性选择?又有多少是短期的饮鸠止渴?
      过去几年,国家相关部门一直在强调严控产能,可是几年过去了,产能调控却越控越多,产能过剩限制政策形同虚设。一般来说,产能扩张主要有两类情况:对于国有钢企来说,领导要的是政绩,产能越大,自己的政绩就越大,至于是亏是赚,都与自己无关;另一类是民营企业,通过各种手段,实际上一直在盈利,他们借了钱搞建设,逼得他们不得不生产,另一方面,产能扩大了,将来就是被收购也更加有资本。也正是这种以自身为出发点的自私想法,正让整个钢铁行业踏入一条不归路。当然,不能否认的一点是,如今的钢铁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这些钢铁企业也通过各种投资或多或少地为自身取得了盈利。但是,如果所有的钢铁企业都长此以下去,在钢材上做不出国际竞争力,什么赚钱就去干什么,那么,中国的钢铁企业还谈什么做大做强,谈什么国际竞争力。当每个钢企都只把投资作为摇钱树的时候,中国的钢铁行业永远都不会有健康发展可言。
      在当前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下,钢铁企业努力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将中国钢铁业做大做强,从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迈进,这才是一个企业应有的使命和担当。钢铁企业只有理性回归,耐得住寂寞,立足坚实的钢铁主业,稳住止步于眼前的逐利投资,唯有如此,中国的钢铁行业才有希望和未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