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公司新闻 » 正文

大力推广绿色建筑钢企迎来变革拐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0-30  浏览次数:99
核心提示:钢结构建筑企业如何摆脱自己的困境,突破钢结构行业的瓶颈,技术创新是一个必须要有的举措。我国钢铁产量连续17年位于世界前列
      钢结构建筑企业如何摆脱自己的困境,突破钢结构行业的瓶颈,技术创新是一个必须要有的举措。我国钢铁产量连续17年位于世界前列,已经迈入世界钢铁大国行列,但在快速发展中也积累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导致近两年钢材(2473, -14.00, -0.56%)市场价格大幅下降,钢铁行业经济效益急剧下滑。钢铁协会会员企业钢材销售结算价格每吨下降了1026元人民币,在价格下降、产能过剩、原料价格上涨的多重压力挤压下,钢铁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   
      在此背景下,拥有“工业粮食”之称的钢铁行业如何摆脱自己的困境,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行业变革之路,在“2014年(第三届)高强度钢筋及钢结构用钢推广应用研讨会”上,有专家指出,国务院颁发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中有关“发展绿色建材,推广钢结构建筑体系”已经得到全社会共识。因此,随着未来我国钢结构建筑比例的上升,用钢量需求将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对钢企来说,这会是一个极具增长潜力的新兴市场。2015年6月份以来,《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在各地得到落实,厦门、海南等地先后推出返还契税、返还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政策响应绿色建筑发展号召,各地都陆续出台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和相应的实施标准”,以钢结构建筑为代表的绿色建筑大规模应用的蓝图初步显露。记者从国内首家钢结构上市企业、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在今年7月初,由河南杭萧承建的河南中原黄金冶炼厂整体搬迁改造工程顺利开始吊装,该工程用钢量为12000余吨,这仅仅是杭萧钢构重多项目中的一个。以杭萧钢构为代表的钢结构企业的快速发展,这对我国始终陷在产能过剩泥潭中无法自拔的钢铁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转型的良好契机。钢铁企业与钢结构企业从原料供应到技术创新,多层面“联姻”,不仅有利于钢结构企业加大绿色钢结构建筑的推广,而且对钢企脱离产能过剩困局、完成转型升级而言也是大有裨益,可谓是一种双赢模式。
      最新消息显示,杭萧钢构最新的“钢管束组合结构住宅体系”已成功申请国家专利。经过十余年在钢结构住宅领域的辛勤耕耘,这次成功申请专利的“钢管束组合结构住宅体系”,具备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以及更大规模应用于商品房建设的可能性。据杭萧钢构副总裁陈瑞介绍,新的技术能进一步缩短钢结构住宅的工期,降低成本,提升房屋的安全性能,节能环保的同时带来更优的居住体验。同时,该技术体系的广泛应用,将催生对钢材的巨大需求,将对缓解钢结构产能过剩起到关键的“补位”作用。以钢铁产业为例,钢结构建筑的大规模应用,将为解决我国钢产能过剩提供新的出路。一方面,可以降低钢铁企业的生产加工技术要求,提高钢锭、钢坯轧制成材率。同时,在钢结构建筑普及过程中,减少了“螺纹钢”这种在传统混凝土建筑中是十分常见的钢制品需求,这就倒逼钢铁企业进行技术升级、业务转型,甚至以钢结构建筑企业的需求为参照,提供“量身定制”的产品。
       以传统钢企大量生产、并在混凝土建筑中广为使用的“螺纹钢”为例,技术上“螺纹钢”已经不再符合钢结构建筑的“用钢”使用要求,加上近年来产能过剩,螺纹钢的价格连年下跌:从2013年每吨3650元到2014年7月25日已经跌到每吨3070元,距离3000元的“心理底线”仅有70元的距离。从技术需求到市场价格,传统螺纹钢正面临市场逐步萎缩的风险。因此,传统钢企要想摆脱“困境”,就必须做自我提升,生产符合钢结构行业用钢需求的“定制化”钢材,这也是新兴钢结构建筑产业的快速发展,正在倒逼钢企根据最新的市场需求,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和整体发展策略转型的结果。面对钢结构产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王晓齐认为,连年的产能过剩,已经让钢企认识到,必须放下身段,直面市场才能有活路。“尤其是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已经为我们所接受。”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