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至今,中国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依然偏弱,传统经济动力整体表现不佳。结合政府近期强调的“供给侧改革”要求,这意味着去产能、去库存和市场出清将成为2016年我国宏观经济的主题。同时国家积极推进破局性、战略性兼并重组。多措并举化解产能过剩,开展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试点。从我国1996年粗钢产量突破1亿吨后,到2003年突破2亿吨达到2.22亿吨规模,这期间保持了相对平缓的稳定增长态势,但2003年以后的10多年中进入快速增长通道,一 跃达到2014年8.23亿吨的历史新高,11年间年度平均增长率超过24.6%。钢铁产量的快速增长不仅为国家经济建设,现代化工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 献,但过快的粗放式增长也带来了弊端。尤其是2008年后钢铁行业大量投资建设了大量新增产能,使目前经济减速,需求下滑的新常态下,过剩问题凸显,从而使整个行业陷入持续亏损境地,这就要求钢铁等行业产能过剩化解必须加强加快。实际上,在本世纪初就有人提出钢厂产能过剩的问题,但由于经济增长需要,能消化不断过剩的产能。但2011年以后,伴随着钢材市场低迷,钢价下滑,经济已经 承载不了过剩的压力,而且伴随新增产能不断释放,越化解越多。但是市场是残酷的,现在钢铁业伴随量变到质变,伴随转型升级,已经到了非调不可的时候。
从生产端的疲弱和需求端的低迷来看,2016年中国经济仍有可能继续温和下行至6.5%左右。考虑到十三五规划和五中全会的谨慎表态,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增速平台不会低于6.5%。2015年,据不完全统计关停钢铁产能已经达到6000万吨水平,使超过12亿吨的产能进一步降至11.5亿吨左右,仍处于绝对过剩。因此,围绕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去产能、去库存的目标,下一步有关部委仍会进一步酝酿关停更多产能。预计2016年钢铁产能继续增加,但新增产能同比略有下降。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调查统计,近3年有约7800万吨高炉产能关停,2016年将有更多企业加入关停行列。不过,2016年仍有2790万吨的高炉生铁新增能力,共12座24460立方米;未来几年仍有8000万吨的轧材新增计划。综合来看,2016年钢铁产能仍将继续增加,但新增产能同比略有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