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国家严整产能清理 钢铁业掀兼并重组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2-18  浏览次数:153
核心提示:近十年来国家对钢铁业产能过剩频频调控,但是收效甚微,国内钢铁行业面临高产能和需求低迷的双重压力,产能过剩风险正在积聚,
      近十年来国家对钢铁业产能过剩频频调控,但是收效甚微,国内钢铁行业面临高产能和需求低迷的双重压力,产能过剩风险正在积聚,全产业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破产重组潮。化解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已成为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任务,国家正在酝酿加快化解产能过剩难题,国家发改委同工信部等多部委正对此积极调研并制定相关意见。相关部门已进行了长时间调研,在目前行业政策规定的基础上,下一步将严控产能过剩行业新增项目,也将严厉整治违规建设项目。另一方面,通过能耗指标、环保核查标准、银行信贷、问责制等提高行业门槛,以市场化手段实现优胜劣汰,从而防止产能过剩进一步恶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这些过剩行业都集中在基础制造业,涉及地方投资和就业,下一步国家还会考虑建立和完善更为有效的退出机制。
   临近年末,和很多在钢铁行业摸爬滚打数十年的业内人士一样,对于明年钢铁行业前景并不乐观,随着我国钢铁行业“黄金10年”的结束,当前我国钢铁工业已经进入“寒冬”,钢铁消费下降、供大于求矛盾突出、恶性竞争激烈、价格下跌、行业亏损严重。一吨钢亏将近200元,钢厂都在争相降价,情况日益恶化。一方面钢厂都在拼命压低库存,一方面也在通过价格竞争来销货,尽管今年以来铁矿石等原材料屡创新低,但并没有使企业转亏为盈,钢铁行业困境仍在持续发酵。最新数据显示,纳入钢协统计的大中型钢铁企业中,1月至10月,大中型钢铁企业累计亏损386.38亿元,其中主营业务亏损720亿元,101家大中型钢铁企业中48家亏损,亏损面扩大至47.5%,平均销售利润率-1.5%。令人担忧的是,由于市场持续疲软,钢铁企业和用户资金都处于偏紧的状态,销售货款回笼存在较大难度,特别是货款回笼的现金比例偏低,钢铁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紧张的状态。随着负债率持续上升,债务风险越发显著。摆在眼前的事实是,尽管政府重拳出击,但是近十年调控钢铁业产能过剩却收效甚微。以钢铁行业为例,2003年产能近3亿吨,2012年产能已经突破10亿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钢铁产能已经接近12亿吨。而另一方面,全球需求低迷,中国冶金工业规划院最新研究表明,预测2015年我国钢材实际消费量为6.68亿吨,同比下降4%,预测2016年我国钢材实际消费量为6.48亿吨,同比减少2000万吨,同比下降3%。
   多位专家认为,化解矛盾的当务之急是严格市场准入,推动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土地政策、环保政策联动,严控产能无序扩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压缩现有产能,推动企业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但是从长远来看,要解决这一问题,还要尽快改变依靠行政审批的管理方式,转向更积极推动完善市场机制和减少政府干预。随着我国经济结构逐步转型,以前依赖基础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朝着创新和科技方向转变,而像钢铁这样的基础性行业也必须随之进行调整,但实际上,目前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并未缓解,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也并未改观,这造成了钢铁行业一直挣扎在亏损边缘的尴尬现状。从目前钢企经营面临的外部环境看,钢材需求已经接近饱和,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导致的需求下降,加上银行不再续贷的压力,更多钢厂在后期恐怕会面临资金断裂的风险。这也意味着,行业的洗牌力度会进一步加大,同时也会给钢铁行业后期的兼并重组创造更多机会。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