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保障房建设加速 钢结构建筑新形式助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2-21  浏览次数:145
核心提示:数据显示,从2012年起,中国进入保障性住房建设加速跑阶段。到2015年,全国计划新开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700万套以上其中各类棚
      数据显示,从2012年起,中国进入保障性住房建设“加速跑”阶段。到2015年,全国计划新开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700万套以上其中各类棚户区470万套以上,基本建成480万套,截至8月底,已开工650万套,基本建成400万套,分别达到年度目标任务的92%和83%,完成投资9500亿元。在保障房建设加快同时,为了契合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向“生态文明”转型,保障房的建设形式也在发生改变。据了解,从2015年起政府投资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必须用产业化方式建设,除西部的六省外,有条件的地方逐步的形成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能力和条件;新建住宅中,住宅产业化建设要按照2%的比例递增。
      作为住宅产业化的实际参与者、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房建设的实践者,浙江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单银木认为,“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等是住宅产业化的主要特征。积极推进住宅产业化,将为以杭萧钢构为代表的新型建筑企业创造良好的市场机遇,有利于其充分发挥集约化的技术优势,为保障房的建设提供持续的动力。对此,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司长杨榕表示,通过建造保障房,率先执行建筑节能及绿色建筑标准,推进住宅产业化进程,将有效带动全社会认识,促使社会整体建筑标准的提升。
      事实上,一方面,保障房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另一方面,在数量高压和财政资金不足的背景下,保障房的建设资金也日益趋近。因此,想方设法另辟蹊径为保障房项目“输血”是地方政府和银行完成建造目标的不二选择:使用定向工具引入市场资金就是其中一种。对此,作为施工方代表,据曾中标新疆等地棚户区保障房项目的杭萧钢构总工程师方鸿强介绍,杭萧钢构正在通过先进的钢管束住宅组合结构体系以及成型的TOC管理体系,达到工程项目工期缩短一半的目的。这也将带来资金成本降低一半、管理费用降低一半、设施费用降低一半等一系列巨大的收益增值空间。这就为缓解保障房项目融资压力起到关键性作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Powered by DESTOON